[转帖]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作者:我不是女生
2007/9/1 14:47:36
855
评论(5)
编 辑
每年春夏之际,就到了大学生们找工作的时候了,可是年似一年,我们的大学生就象霜打的茄子,垂头丧气,谈到前途就迷茫,不管名牌还是一般院校,热门还是冷门,统统笼罩在就业难的阴影下,约30%待业,而近期越加严重的是,就业难的趋势从本科向硕士博士蔓延,看来是我们已经是人才过剩到了极点,算算看每年500万大学生毕业,好象是很多,但反过来看我们的经济,每年的增长速度在10%左右狂长,财政更是20%速度狂收,按理说经济一片繁荣,就业市场应该很好才是,而且高学历的大学生,也仅占每年就业2000多万人口的四、五分之一,如果说本科生找工作难还能理解一些,那研究生、博士生找工作难,那就要好好回想下我们的人才需求问题了,因为培养一名研究生,无论是国家还是学生家庭都花了大量的金钱,而学生本人更是投了金钱都买不来的青春,而结果确是英雄没有用武之地,这不能不说是国家、个人的失败,当然有人会说西方国家博士开出租车很常见,但是人家国家教育经费充足,读书是作为一种兴趣而为,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经费有限,况且个人投入大,许多条件差的家庭甚至倾家荡产,举债供养孩子上学,完全是抱着投资要回报的目的来受教育的,但我们的情况是投资基本上失败了一大半,许多学生到了毕业时感到就业压力巨大,投资回报率极低,深感对不起养育自己的父母,逃避现实,甚至发生不少轻生的事件,真是让人痛心,我们政府天天喊需要人才,温家宝总理也很关心大学如何培养大师,而我们这边是大学生大量的难就业,当然新闻媒体又是常规性的和稀泥说其他国家也一样大学生就业难,但是人家的比例绝对不是象中国这样的高,这个问题不缓解肯定会引起一长串社会问题,也许会象广州市长说的如房子那样上升到政治问题,不过这比控制房价难多了,这个矛盾最终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要讨论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明确两点: 第一就是人才标准问题,人才有没有标准,有没有国际标准,我们中国特色的人才标准是什么,和国际人才相比有什么特点。 第二中国要怎样发展,要不要与国际接轨? 第一个问题,人才肯定是有标准的,各个国家都很重视教育,学校教育学生学习各方面知识文化,技术技能,品德修养等等,还有培养其他的一些能力,如团队合作,社会实践等等,从这方面讲,各个国家大学培养的人才差不多,但是这些被称为“人才”的大学生一旦毕业后,个人的遭遇在各个国家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中国不少大学生尤其是念书念的非常专一的毕业后很快从天使下到地狱,因为中国的人才标准有强烈的中国特色,而且是潜规则下的标准,外国人不来中国工作很难明白的,什么潜规则,通过我们谓之为国之希望的科研部门来透视国内的环境,我们的科研部门包括科研所和大学,是国外谓之为学术自由的在中国却是典型的行政领导机构,由一群不懂业务的行政人员在领导着,书记,带长的一个不少,这些人的相当于老板,把科研人员当牛马一样管理,不懂不顾科研规律搞大跃进,规定时间必须完成多少科研成果,发表多少文章,拿多少科技奖,不然扣钱严重的下岗,出了成果,功劳是他第一,署名要在最前头,好处要拿大头,他们最得意的就是能软硬兼施的更深的更进一步的剥削那些他们表面上称为专家而实际上在他们眼里视为傻子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还把持着职称评定、还有经济待遇,制定各条规矩,象管小学生似的,如果不听话、不上路,那就让你另谋高就,他们叫嚣着,中国什么都缺就不缺人,你不做,有人求着做呢,醒醒吧,每年大把的毕业生等着呢,这一瞬间,象极了当年的的文化大革命,知识分子又一次被重拳击中,尊严完全被踩在脚下,有的人屈服了,有的人离开了,这样的后果是大跃进造出一大堆废铜烂铁,所谓的成果大部分都是垃圾,但他们不关心这个,关心的是自己的政绩,在自己的领导下取得了多少成绩,忽悠那些外行,一方面可以升官,另一方面继续胁迫那些被他们控制的丧失良心的专家骗取国家资金,最严重的后果是年轻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基本是毁掉了,因为这样的环境做事是第二位的,首要的是做“人”,要懂得潜规则,要以行政领导为中心,要学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要学会委曲求全,溜须拍马,而这样的东西正是我们大学生所缺乏的,当然也不惟独我们中国大学生缺乏,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比咱们更加欠缺,但是他们国家教师和科研人员是极其受尊重的,而行政人员是为纳税公民供养的,宪法规定要人民选举或是考试选拔来为公民服务的,遵照纳税人的规定服务的,服务不好纳税人有权让他下台的,因此他们不需要去社会上再进修这些,只需要把理论结合实际专心做研究就好了,而咱们这些大学生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尤其是体制内单位,只做业务,不懂这些潜规则是不行的,不会做“人”是不会成为“人才”的,也不会有相应的待遇的。而这个做“人”在中国是博大精深的,而读书之人未免清高,难过思想关,因此很多国际上公认的人才,老百姓认同的人才在中国当官的那里是不受欢迎的,也是不被认可的,虽然他们表面上装出一副求才若渴的样子,其实在他眼里那是刁民,不符合他的“人才”的标准,也不重用你,跟你磨时间,最后让你从哪来回哪去,还装出一副舍不得的样子假装挽留,真是作秀做的可以拿奥斯卡外语片奖。总结起来中国特色的人才标准:会做事的不一定是人才,会做“人”的才算人才,你是不是人才领导说了算,通俗说,领导眼里的人才就是听话的还能干点活的奴才。 分析了中国的人才标准后,后果是什么呢?一部分屈服了,这辈子就当孙子了,当然也有想从孙子到爷的,另一部分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毕业直接出国了,有的不明白事的出国后回来寻求发展,后来明白了又受不了离开了,不过是满怀憧憬到一脸失望的离开,他们在国外某一领域努力探讨,用另外一种方式回报祖国,事实上从上世纪到现在华人在国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屡见不鲜,这说明了中国人资质是很优秀的。目前统计的材料显示,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才在世界上是最多的,但回来的比例是很低的,很大部分跟这个中国特色的人才标准有关。 第二个问题,中国要怎样发展,要不要与国际接轨,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国家不可能孤立在世界之外,我们这么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更是影响世界,我们要发展,也肯定要和国际接轨。我们目前在国际上拿的出手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为数不多的先天性资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都是人家剩下的,差了好多年,而且基本上没有原创,核心技术在人家手上,这么多年来我们也一直说要学习,发展,但我们大部分还是停留在引进上,水平没得到根本性提高,原因在哪?我们的科研队伍比人家落后,除了起点低外,最根本的是体制问题,我们的体制是束缚生产力的而不是解放生产力的,当政者习惯把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上,而不是服务的角色,不管懂不懂的,行政领导一切,该有的机构一样不缺,该有的长,该有的书记一个不少,吃干饭的行政人员比养活他们的科研人员还多,不解决体制问题,这样的后果反映在科技这个排头兵上,就不再是超英赶美的问题,而是被人家越甩越远的问题,甚至被原先比咱们落后的国家赶上的问题,我们发展经济总不能一味靠廉价劳动力和吃资源饭,靠GDP总量忽悠人,那是危险的,必须转变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要发展得靠人才,从邓小平就讲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一方面需要人才,一方面又不断在流失人才,为了吸引、留住人才,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对海外留学人员打开绿灯,但效果不明显,关键症结所在还是在于体制,这让人想起了当年经济改革开放前总有不少人越境去香港,高峰时甚至发生过几万人集体越境的群体性事件,虽然实行了强制性措施,但仍旧阻止不了,但自从中国实行经济改革开放后得到缓解,如今我们流失的是高级人才,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纳税人的钱却为他人做了嫁衣,真是赔本的生意,而高端人才流失的后果是严重的,产业不能升级,产业结构无法调整,导致每年国家培养那么多的大学生只能转行,因为中国需要的只是低端的劳动力,这也正是目前大学生就业赶不上技校,甚至到了让农民工兄弟嘲笑的地步,其实正常情况,一个国家产业结构合理,每年10%的经济增长不可能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大学生失业现象,再这么下去,干脆每年按比例减招。 咱们中国的特色是“人多是负担”,计划生育到现在还是国策,但是如果到了受高等教育的也成了负担的地步可就危险了,发达国家是怕没人,鼓励多生, 国家花钱养,假想如果国家之间人口可以自由流动,我想,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肯定会流到国外,至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反应更快肯定也得跑,恐怕只剩下当官的,不过当官的手下人都跑了,还能过上好日子么? 最终一句话,中国其实并不缺人才,而是缺乏吸引人才的体制,所以根本是要从体制上找问题,与国际真正接轨,才是出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