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浙师大论坛 > 论文期刊 > 帖子正文

一个会念书的我要怎么拯救一个不会念书的呢,悲伤啊!!!决心奋发向上,以贴明志,木哈哈,感觉快要变成学

作者:zhangyang 2015/8/20 14:55:04 1527 评论(0) 编 辑

一个会念书的我要怎么拯救一个不会念书的呢,悲伤啊!!!决心奋发向上,以贴明志,木哈哈,感觉快要变成学霸了!!星星眼等待中!

一、申请结果
说实话,我真心是个幸运的人,商学院申了10所,只有Umich Ross商学院收留了我。Ross虽然不如HBS/Wharton/Stanford GSB那样知名,但总体来说也是个不错的归宿了。
    商学院OM(10个)Offer: Umich (Ross)Interview but Reject: UT Austin (McCombs), U Maryland (Smith)Reject: Upenn (Wharton), MIT (Sloan), Northwestern (Kellogg), CMU (Tepper), UCLA (Anderson), Yale SOM, Purdue (Krannert)工业工程OR(6个)Offer: Berkeley IEOR, Georgia Tech ISyE, UIUC ISE, Purdue IEReject: Stanford MS&E, Umich IOE
    个人背景推荐信:都是清华老师的推荐信,有一封(算是)牛推科研:两篇不太相关方向(非顶级期刊)SCI及四篇EI,三段相关方向(相对水的)研究经历三围:本科及硕士GPA均为88,GRE 153+168+3,TOEFL 104(口语22)我的三围非常一般,瞬间被大牛学霸们碾压成渣。但申请时推荐信和科研远远重要于三围。

二、Literature Review:一些前人的OM/OR申请总结
在申请的过程中,看了不少前人的总结,建议如果申请OM/OR方向,有时间把这些总结都看看是有帮助的,至少对这个方向的申请情况有所入门。当然,这个Literature Review做的很不充分,有很多很多非常棒的帖子需要大家自己寻找。
     商学院OM:北大数学→WUSTL Olin[1],对商学院的分析比较详细,建议详读。
[1] http://forum.chasedream.com/thread-913604-1-1.html清华IE→Northwestern Kellog  [2],主要讲商学院的面试。
[2] http://blog.renren.com/blog/331858006/943911253清华EE→Chicago Booth [3],主要讲几个商学院的比较。
[3] http://blog.renren.com/blog/231059884/720972111上交安泰→Northwestern Kellogg [4],商科背景申请值得参考。
[4] http://blog.renren.com/blog/287132090/928687479上交密歇根学院→Upenn Wharton[5],海本值得参考。
[5] http://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52241-1-1.html

工业工程OR:清华DA→Gatech ISyE[6],工科背景申请值得参考。
[6] http://www.1point3acres.com/bbs/thread-89220-1-1.html清华DA→Stanford MS&E[7],工科背景申请值得参考。
[7] http://page.renren.com/601434291/note/898570227上交数学→Northwestern IEMS[8],数学背景申请值得参考。
[8] https://bbs.sjtu.edu.cn/bbstcon,board,goabroad,reid,1366286383.html
三、Why PhD? Why USA?
这一节纯抒发个人感慨,如果对Why PhD? Why USA?的答案非常清楚,请跳过此节。
这几乎是每个来面试我的老师必问的问题。也是每个人在申请之前必须想清楚的问题。申请是个痛苦的过程,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要出国,很可能熬不过去,即使申到了PhD,去了也不一定读的下来。
我是一个随(lan)遇(de)而(zhe)安(teng)的人,感觉每一步的前进都源于外界的压力。从小学到大学,每一次重要考试,无不是家里人比我更着急。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无不是家里人比我更开心。也因为这样的性格,本科毕业选择了推研,成为宿舍四个人唯一没有出国的那一个。
PhD原因之一:科研至少不让我讨厌。慢慢长大的过程,对事物的喜好也趋于稳定,对未来的打算也变得务实。说实话,最开始还是挺憧憬公司经理这个职业,像那些公司高管的师兄师姐们一样,年纪轻轻就可跻身成功人士的行列。然而现实是这样的残酷,在IT公司实习过一个月,就知道自己根本不是那种忍受得了每天上班下班的人。站在西二旗的地铁站,看着拥挤在地铁站的人群,在脚步匆匆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我真想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而三年的硕士科研中,虽然没对人类的智慧有什么贡献,但说实话并不厌恶每天做做研究的生活。每天至少不用朝九晚五地打卡,一切时间都是自己的,做做感兴趣的问题,聊聊未知的领域,生活还是挺充实的。
PhD原因之二:追求精神的富足。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提到,他们犹太人虽然非常善于赚钱,但并不以贫富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当他们足够富裕之后,常常希望家中的孩子在文学、艺术、科学等精神领域有所造诣,而这方面的成就是真正值得骄傲的。读PhD至少能让我继续修身养性,在喂饱自己和家人的情况下尽可能充实自己的脑袋而不是口袋。
PhD原因之三:旅行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清华读硕士的这三年,感觉自由散漫一些也挺好,没有本科那么重的课业压力,真真正正地享受寒暑假,在旅行的途中,可以感受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可以发现全新的自己。这三年,我要么在旅行,要么在去往旅行的路上。感觉如果以后没有了寒暑假,没有了长途旅行的机会,人生该是多么无聊!USA原因:这是一个不错的读PhD的地方,学术前沿在那边,知名教授在那边,相对来说发顶级期刊的机会更大。四、Why OM/OR?
选择这个领域纯属偶然。当时推研的时候对各个领域完全不了解,因为导师比较nice,就在自动化系度过了三年的时光。来了之后发现,硕士导师的研究方向在美国几乎没人做了,只好转一个类似的方向申请。如果不是世毕盟,不是吴靖师兄把我带入OM/OR这个方向,估计我会去EECS之类的院系,一辈子都不知道商学院还招PhD。

先来介绍一下OM/OR。Operations Management,简称OM,在清华经管学院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有对应方向。Operations Research,简称OR,在清华工业工程系有对应方向。这两个方向虽然分别存在于商学院和工学院,但基本都是研究产品从原料到制造到销售再到回收的一系列过程中的微观经济学问题。比如采购、库存、定价、运输等过程,最大化利润或者最小化费用。说得简单点,就是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用管理的方法让企业更加赚钱。清华自动化系的同学都学过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就是这门科学的基础。

可能这么介绍有点抽象,举个例子。航空公司需要对机票进行定价,最开始可能非常便宜,为了吸引消费者,而慢慢价格会动态上升,时而又略微下调。一般这个定价过程都是由计算机程序完成。如何根据飞机余票、往年的数据,以及今年已经销售出的票数量,对机票进行动态定价,以获得最大利润,就是OM/OR领域的传统课题之一。

那么,商学院和工学院有什么不同呢?其实主要的不同在于科研的自由度和就业去向。

商学院一般由学院出钱资助学费生活费,由于不从导师那里拿钱,做科研比较自由,如果做了一两年发现方向不喜欢,也可以自由地更换导师。商学院每年只招收很少数量的PhD,今年Wharton最多9个,Ross一般招3个,McCombs和Smith今年只招收2个。为什么招生数量如此之少?因为商学院PhD毕业后一般都直接去商学院当老师,教MBA并做科研。

去商学院当老师有什么好?首先,找到在非盈利机构做科研的工作,就不用参与H1B签证的抽签,可以直接拿到工作签证,再有两三年就能拿到绿卡。现在H1B抽签率屡创新低,教职工作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其次,商学院老师的基本收入在所有学院中名列前茅。根据Iowa State University做的调研 [9],商学院Full、Associate、Assistant Professor的平均收入分别为$171,832、$137,047、$132,787,而工学院Full、Associate、Assistant Professor的平均收入分别为$146,666、$100,191、$86,748;具体到OM和OR两个专业,2011-2012年度商学院SUPPLY CHAIN & INFORMATION MANAGEMENT专业的Full、Associate、Assistant Professor的平均收入分别为$188,024、$126,560、$115,677,而同年度工学院INDUSTRIAL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S ENGINEERING专业的Full、Associate、Assistant Professor的平均收入分别为$132,242、$97,209、$74,468。当然,商学院老师除基本工资之外还有公司咨询的收入,而工学院的老师还有基金项目的收入,这并不在本文讨论之列。综上,如果未来想要走教职路线,商学院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9] Peer Land Grant Universities Faculty Salary Comparisons 2002-2003 through 2012-2013, Iowa State University 

工学院在科研和就业方面与商学院有所不同。由于从导师那里获得资助,因此换导师就相对困难。另外,工学院由于招生非常多,以后从事教职工作的人也会相对较少。很多OR专业毕业选择大公司的供应链部门、金融系统的建模、金融和IT公司的数据分析、战略咨询等工作。当然,这些工作是非常棒的,很可能比教职赚得多很多,但一般没有教职工作稳定、活得舒适。

对于我来说,一辈子当老师,每个假期出去玩玩,有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就是最棒的生活。因此我在几个offer中选择在Umich Ross商学院度过接下来的五年PhD生涯。

下面几节讲讲申请的辛酸道路,包括GRE/TOEFL准备、科研和推荐信、选校、面试。
五、GRE/TOEFL准备
我天生记忆力就不好,尤其对于语言基本没有任何天赋,因此背GRE单词简直就是梦魇。对于我来说,能不能过GRE这一关决定了后来是否继续走出国留学这条路。

老G时期报过3次GRE:第一次快到机考几乎没准备,于是直接放弃;第二次考完机考,结果快到笔试单词基本没背,于是又放弃;第三次就是2011年10G,万恶的ETS把2005年的考题原封不动地重新考,结果就被考生们投诉,集体取消成绩,由于那个学期有7门考试课,只好让ETS全额退款,那时候就觉得这辈子也就不会出国了。

后来看着室友们都去了美国,再加上自己还想做科研,就又动了出国的念头。为了逼自己考GRE,直接给世毕盟交了咨询费。后来我发现这真是个超级正确的决定,对于像我这种重度拖延着患者,加上懒得不行的性格,必须有个人不断地催我。研二秋季学期就在他们的不断催促下,以及我每个月对自己工作进度的忏悔中,终于在12月底以刚刚够的分数告别了GRE。

TOEFL一年之内考了三次。感觉练TOEFL比GRE轻松很多,因为我在2月末弄了个TOEFL写作群,在论坛里攒了一堆同时考TOEFL的同学们一起练,大家互相帮忙就不会烦闷。我第二次托福之后还在尚友写过帖子[10]并做过讲座[11],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10] http://www.sharewithu.com/thread-711478-1-1.html
[11] http://www.sharewithu.com/school/course957.shtml

在这不得不说说世毕盟的作用。除了不断催促我加快进度之外,他们还告诉我考到多少分就够了。如果不是他们,我还不知道得浪费多少时间提高GRE/TOEFL成绩呢。

六、科研和推荐信
我硕士的研究是仿真优化,做OM的传统方向scheduling,在美国已经几乎没人做了。虽然灌水地在申请前发表了两篇SCI和四篇EI,但只能证明有点科研能力吧。

由于假期需要在国内开会,再加上老板的约束,不能像本科的小鲜肉们一样,跑到美国去做暑期科研混推荐信,更别说去交换一个学期以上跟大牛老板做深入的科研。之前一直忙于GRE、TOEFL和硕士的科研项目,也没什么时间去跟外系的老师做研究。到了九月份,真是心急如焚。好在吴靖师兄催促我去找经管的老师,在各种忙碌中搞定了推荐信。

其实国内,尤其是清华就有很多资源值得挖掘。清华经管学院每年会有David Yao(Columbia IEOR)和Jim Dai(Cornell ORIE)两位大牛教授(均为INFORMS fellow)的课程,虽然要他们的推荐信比较困难,但听了他们的课至少对OR方向的applied probability这个领域有比较好的认识。去年还有Peng Sun(Duke Fuqua)教授的dynamic programming课程,当时感觉同时上这两门课压力太大就没去上。还有Mostly OM workshop[12],会议邀请OM领域的各路大牛及rising star。另外上海财经大学每年也会有系列课程[13],阵容非常强大。这些都是了解OM领域和要推荐信的好机会。
[12] http://www.rccm.tsinghua.edu.cn/mostlyom/2015/index.html
[13] http://blog.renren.com/blog/336805708/949053218

我倒是没有在上述的机会中要到推荐信,三封经管老师的推荐信都是2014年9月到11月做科研要到的。当时不但需要写申请文书,还要同时做四个老师的科研,真的是要疯了。所以建议以后申请的亲们一定要早点搞定推荐信。越早定下申请方向、越早做科研,后面要推荐信的过程就会越轻松。另外,建议推荐信的组合中不但有大牛教授,也有那些刚毕业不长时间的年轻教师。大牛教授能够给申请撑门面,而且他们有着很广泛的美国人脉关系。而年轻教师能够在细节上指导我们,让我们实际地参与到项目中。经历了这段过程,我对OM的方向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之后写文书和面试做好了准备。七、选校
选校其实是个极其重要的过程,对申请信息整合能力要求很高。在申请的过程中,也跟不少之前申请OM/OR的同学了解过选校。

我不是那种推公式推到爽的人,数学太难的东西做不来,应用驱动的问题更适合我。一般来说,公认比较technical的项目有MIT ORC、Stanford MS&E、Princeton ORFE、NYU Stern等,据Jim Dai教授讲,Columbia IEOR好像也比较technical,Cornell ORIE更technical。除了Stanford MS&E是因为截止时间太早没想好就申请了之外,其他项目都主动避开。

在这个申请季,我不完全统计了2015 fall商学院OM offer的情况[14],尤其给出了认识的同学和版友拿到的offer。从这个数据统计上,可以看出哪些项目还可能招中国人。如果大家想知道申请者详细的背景,可以找我私下里问。
[14] http://forum.chasedream.com/thread-947066-1-1.html 

至于工学院OR项目,可以到一亩三分地论坛结果汇报版[15]搜IEOR方向的录取情况。MIT ORC几乎不招中国人,Stanford MS&E招的比较少。Princeton ORFE、Columbia IEOR、Cornell ORIE、Northwestern IEMS、Berkeley IEOR、Gatech ISyE等项目都是常年招中国人的。
[15] http://www.1point3acres.com/bbs/forum-82-1.html

八、面试
吴靖师兄说的好,其实面试主要都是behavioral的,不会在学术上有太多苛求,只是看看申请者是不是适合这个项目。由于我只面了Gatech ISyE、Purdue IE、U Maryland Smith、UT Austin McCombs、Umich Ross,因此没有太多的规律性知识,大家可以看之前清华IE→Northwestern Kellogg [2]专门讲商学院面试的文章,非常有参考价值。

我个人的建议是,首先把做过的科研想办法讲得有意思些,多说故事和发现,当然也要顺带强调用过的methodology。更重要的是,要在短时间阅读面试官的paper,争取在提问的时候夸一夸教授。

Umich Ross商学院是2月11日面试的,当时几乎听不懂面试官在说什么(主要是口音问题)。感觉面试了10分钟就要被面试官赶出去。不过我认真准备了问题,问了教授引言部分的故事怎样写的这么有意思。估计这个部分他是下功夫写的,让教授挺高兴的(其实也就是隐性地夸他一顿),之后我又跟进了感谢信,然后他回我感谢信的态度非常棒!
九、感谢的话
申请的过程一路艰辛,很多人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感谢我的父母,一直在鼓励我支持我走下去。感谢我的硕士导师和课题组的同学们,帮助我学会了科研的基本技能。感谢清华经管的老师们,无论是推荐信还是研究的指导都让我受益匪浅。感谢Mostly OM等场合认识的美国教授们,和你们聊天非常开心。感谢世毕盟的龚老师、田园姐,没有你们的督促,我这个拖延症患者无法完成这么多工作。感谢吴靖师兄,两年来不厌其烦的解答我各种问题,帮我指明方向。感谢许润民、孙鹤、周天骊、孙建坤、刘晟等同学给了我申请上的各方面帮助。感谢本科和硕士期间的挚友们,陪伴我度过了那么多快乐的时光。最后祝福学弟学妹们都能申请到梦想的学校!
最新评论(0)

您需要注册登录后,才能回帖哦!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