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习惯不良胃病侵袭儿童
“儿童也会患胃病”,听着或许觉得不可思议。而消化内科专家证实,胃病的确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儿童也可能患上胃病,其罪魁祸首就是幽门螺杆菌。
肽胃舒-胃肠疾病网提醒,儿童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时期,而父母不良的喂养习惯,如嘴对嘴喂食、舔试食物温度等,都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高危因素。
幽门螺杆菌是儿童患胃病的主要因素
楠楠今年5岁,从去年年底开始,他总是说肚子疼,吃饭也越来越少。“我们开始以为他是吃坏了肚子引起的腹痛、消化不良,但3个月过去了,他仍然喊肚子疼,并且总觉得恶心、想吐。近期竟然排出了黑便,这可把我们吓坏了。”楠楠的妈妈郑女士说。情急之下,郑女士和家人赶紧带着楠楠到市人民医院就诊,医生经过检查后告诉郑女士,楠楠体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患上了消化性溃疡。郑女士和家人听后非常吃惊:小小年纪怎么就患有胃病呢?
通过询问得知,长期以来楠楠和奶奶住在一块,楠楠的奶奶常年患胃病,并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奶奶每次给楠楠喂饭前都会先用嘴试试温度,就这样把自己体内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了楠楠。“在临床中,儿童患有胃病的例子并不少见。”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兼Ⅱ病区主任说,胃病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小孩也有可能患上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由于胃病会长期持续、反复发作,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时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甚至会导致胃癌,危及孩子生命。
卢光新告诉记者,虽然引起胃病的原因包括物理、化学、微生物感染等多个方面,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原因越来越被重视,它不仅是成年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瘤等胃和十二指肠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而且与小儿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会在喂饭时传给孩子
据卢光新介绍,幽门螺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可通过口口相传或粪口传播。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与父母文化程度和孩子不常洗手、爱啃手指和玩具、常吃零食以及及家族性胃病史有明显关联。“父母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子女感染的机会也会相对增加,特别是如果有一些不好的喂养习惯,很容易让孩子从小就被感染。”卢光新说。
他还举例说,比如给孩子喂饭,虽然现在大多数父母逐渐抛弃了口对口地喂食或将食物嚼碎后再喂的不卫生行为,但是很多家长还是习惯在喂食时先用舌头试试食物的温度、喂奶前先吸奶嘴喝一两口以试试温度是否适宜,有时还会跟孩子吃同一碗饭、亲吻孩子的嘴巴等,这些不经意的行为都有可能将自己口腔、肠胃里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当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部分患儿不会出现症状,但也有部分患儿感染后因为很难被机体清除而慢慢变成了慢性感染,多表现为胃溃疡、慢性胃炎,出现厌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打嗝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如呕血、大便潜血、黑便等,甚至可能引发胃癌。”卢光新指出,及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一般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的罪魁祸首,正规医院会采取‘四联疗法’也就是吃药的方式进行治疗,通常14天即可有效杀除病菌。但该病容易反复感染,一些患者经过三轮杀除还不见效,则建议半年后再治疗,否则容易伤肝。或者益生菌治疗:肽胃舒益生菌,可修复养护胃功能消化能力,可辅助或替代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以及相关性胃炎和胃溃疡等问题,可显著改善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引起的胃痛、胃酸、胃胀、嗳气等症状,益生菌根除率高,但是价格略贵。如果幽门螺杆菌指标依然高,调整用药方案,比如在经典三联四联基础上加入肽胃舒益生菌,就能够提高根除率。没有发现幽门螺杆菌,则使用一个月的肽胃舒益生菌,维持胃部微生态环境,保护胃部免疫力。
出现“报警症状”需尽早就医排查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慢性腹痛、口臭为突出症状,而腹痛是小儿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病因多而复杂,再加上患儿欠缺表达能力,对疾病各种临床症状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容易造成误诊、漏诊。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及早发现孩子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呢?
卢光新表示,如果父母知道自己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而孩子又反复出现上腹部或脐周部疼痛等症状,尤其是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的时间里出现上述症状,至少有3次不连续的腹痛发生,应尽早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他介绍,市人民医院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就有多种方法,如胃镜活检、验血查幽门螺杆菌抗体、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等。“目前,我们最常用的还是呼气试验,该检测方法准确性高,简单方便,只需吹口气便可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在预防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方面,卢光新建议,家长应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认知,建立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提倡儿童拥有专用餐具,避免唾液里的细菌通过筷子和餐具传播到食物上相互感染;从小培养儿童常洗手、不啃手指、不将玩具入口等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同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