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6年,我国的精准扶贫进入了攻坚阶段,消除贫困,是全社会共同的理想和愿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这其中,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记者近日采访了自2013年雅安地震起,持续发起和参与灾区、贫困地区教育公益项目服务的志愿者张渊,从她的志愿服务经历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她的母亲,河北省石家庄市党员党丽伟,对她的影响,也对这位年轻人的思想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记者:这几年一直做有关教育的公益服务,起因是什么呢?
志愿者:我的母亲党丽伟是一位党龄几十年的老党员干部,她曾跟我说,贫困家庭最大的希望是孩子,一定要多帮助山里的孩子,这对我是很大的激励。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教育扶贫更是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所以只要一有机会,我和其他志愿者都愿意为贫困的孩子们多做一些支持。
记者:具体的支持经历有哪些呢?
志愿者:在雅安地震之后,我们主要是集合北京这边的爱心家长的力量,帮助了震中芦山县青龙场幼儿园的灾后重建和复课。在同一年的暑假,我所在的雅安平民救援队在地震重灾区宝兴县和宝兴科技产业化协会一起举办了公益夏令营,为刚刚经历过地震灾害的孩子提供音乐、科技、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帮他们度过震后第一个假期,这个夏令营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后来又为夹金山脚下的藏族学生做了网络学院课程,主要是培训初级的电商使用和推广方法,初高中年龄段的孩子参与的比较多。云南鲁甸地震后,为巧家县白牛场村的小学生们做了音乐活动辅导,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4月和爱心老师、家长一起,在水富县古楼村开展爱心助教活动。
(张渊在雅安灾区为受灾小学生送去爱心家长捐助的新衣和学习用品)
记者:所以你们帮助过的灾区、贫困地区学生,从学龄前阶段到小学、中学阶段,基本都囊括了。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体会到山区学生和城市学生的差异有哪些?
志愿者:在山区走过这几年,最大的体会是山里的孩子们非常聪明、勤奋,也有求知欲,只是在教育资源的享用上,不一定可以达到大城市的水平,这一点《决定》中也强调,要“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总书记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中再次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从小,母亲党丽伟就教育我要公平地看待事物,要怀着爱心去帮助别人,这对我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我的理想之一就是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让祖国的花朵,无论盛开在哪里,都能够笑容灿烂、健康成长。
记者:你们是怎样在帮扶过程中保证精准性的呢?
志愿者:前期调查是非常必要的。其中包括地区特点、特殊时期帮扶需求、学生特点等等。还可以向对口帮扶地区的当地政府部门寻求帮助,找到比较准确的数据作参考。入户走访也是特别必要的,细致地了解情况,个性化地解决问题,可以增加帮扶的精准性。比如针对一些残疾人家庭的子女,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关心和关注来帮他们度过难关。母亲党丽伟很支持我,也号召身边的亲戚朋友做了一些捐助和帮扶。
记者:你自己也是从事教育行业,这对你开展教育公益活动有哪些帮助吗?
志愿者: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是一家优秀的民办学校,学校所隶属的中育教育集团也是教育扶贫的实践者,通过自主项目为许多贫困中学生提供了职业教育的资助,这为我树立了一个榜样。也让我从另外一个高度看待教育扶贫最终的出路问题。授人以渔,自食其力,将是贫困学生改变命运的关键点。
记者:母亲对你的影响还有哪些呢?
志愿者:母亲党丽伟既慈祥又严格,她是我心中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代表:做事讲原则,做人敢担当,妈妈既是我所爱的母亲又是我所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