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

楼主

草本刚 [离线]

0☆☆☆☆☆

发帖数:300 积分251
1楼

   倘王勃阅《水经注》,则《水经注》中与“赣水”相邻的江浙“渐江水”郦道元多引《吴越春秋》、《越绝书》,《吴越春秋》凡九见,《越绝》凡两见,《吴越春秋》祖于《越绝》,则《越绝书》又当为王勃所阅矣。 

   而上述这些书到底代表什么?有什么规律?吾凝思数日,忽然悟出这正好是一幅古代的导游图!举凡一地区的山川、交通、城邑、典故、人物、特产都惟有从以上这些史籍中了解,舍此似别无他途。从《越绝书》、《汉书·地理志》、《水经注·赣水注》中可以知道,王勃了解的天文地理偏重于东南半壁江山,涉及的区域包括长江沿岸的江浙、安徽、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却正好和王勃此行交阯省父的路途一致!江淮的《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道出江中的《采莲赋》、及南昌的《滕王阁序》,广州的《鞶鉴图铭序》路线正贯穿其中。可以揣测,王勃一路沿江而下,途中必携诗书以消永日,“历观众制,伏玩累日”,沿途不断翻阅书籍了解各地的天文地理、人文典故,真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脱一逍遥才子形象。 

   在今天看来,每到一地旅游自可找地图、旅游介绍之类书籍以了解一地之胜,而在出版、图籍并不发达的唐初,介绍历史、地理的《水经注》、《越绝书》、《地理志》当是读书士子的首选。王勃万里省亲,远迹天南,必然于地理多所用心,上述地理书籍为其用力处是极为自然的。 
 
 
 
覩  制  指  瑕 

   历史上王序中的“星分翼轸”以天文分野制度述豫章地理,此说出《越绝书》孤证,论者以为其太过冷僻,出人意料之外,王勃此举刻意营求,似有失自然。然而假设王勃一路看书而来,则在江淮必玩味《吴越春秋》和《越绝书》、《水经注》等以了解东南半壁的历史地理,实在是在情理之中,自然之极。楚州之作中“荆门洎自吴越”(48)一语证明王勃是注意到吴越故实的。《越绝书》中“星分翼轸”的出现决不会突兀。而倘王勃“道出江中”、“旅泊江浔”则可能翻阅《汉书·地理志》了解周边情况,却发现豫章星分《越绝》、《汉志》居然不同,这就是王勃“有不满焉”的真正原因!故出语“星分翼轸”以嘲之; 

   倘再细观,其中州郡名称大致相同,而两书排列却各异,《越绝书》豫章上接衡庐,《汉志》豫章下接衡庐,二书不知谁掩袭谁,似又可“有不满焉”,故出语“地接衡庐”。更重要的是《越绝书》在《隋书》中题为子贡作,或又为伍子胥作,为战国古书,而诸考据家以为杂揉汉人之文,乃定为伪作。如郡县制虽发端于战国,然分天下为郡国却始自秦,此条于战国书中出现秦汉州郡,正是其破绽之处,王勃既精天文地理,这条却如何瞒得过,必将又“有不满焉”。 

   若在吴地中欲明了三江五湖,则查阅《汉书·地理志》知三江五湖之说,本出《禹贡》,而其文简略,加之陵谷变迁,争议已是极多。郑玄、颜师古同出一书,而三江之说却各异,五湖竟然正相矛盾,实在是一个文化疑案。此又一“有不满焉” !“淹贯群书”“包综六经”的王勃如何不知,故出语“襟三江而带五湖”以考考座上诸公,看他们是否明了个中奥秘。若诸人细思三江五湖之义,必然茫然无解,唯有“沉吟不语”矣。 

   后更以“翦裁融化”之法引出“控荆蛮而引瓯越。”实已综《汉书·地理志》、《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二者而为之,亦非庸语。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10/3/3 21:03:32
返回本版
1
2
3
4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