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最需要什么样的made in China
浏览量:299 回帖数:0
1楼
无论在哪里,都能看到中国人、中国文化以及印着“Made in
China”字样的中国制品。如果要吃中国餐,全球铺天盖地的都是中国餐馆;如果要买衣服,你会发现很多都是中国制造。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商店,德国法兰
克福的商场,阿联酋迪拜机场,以及美国迪斯尼;只要是玩具、衣服,几乎清一色都是“Made in China”。
国外人吃我们的,穿我们的,那为什么和欧美人比,中国人的人均收入还是那么低呢?他们制造的,是什么产品?他们销售的,是什么食物?
7月26日清晨,阳光刚刚流淌到上海浦东机场,CFL的兄弟姐妹们已经在check in的柜台前整装待发,带着十足的兴奋和好奇,一起踏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
在此之前,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去过一些国外的城市。在第一次出国之前,除了美国,其他大部分国家我都不太了解。一直猜测应该和中国很不一
样,有着自己的文化和经济。也许大家都过着为了争夺资源而努力奋斗的生活;也许过着享受大自然所赐予一切的悠然自得的生活。他们穿什么?他们吃什么?他们
用的又是什么?
抱着这些问号,我开始了我的全球旅行。无论是在发展中的亚洲;盛产石油的中东;富裕丰饶的欧洲;还是自谕世界第一的美国;在世界各地,你
都能发现 “Made in China”的商品。2007年8月22日,CCTV-2经济频道还曾以“Made in
China”为主题,高调赞扬了海尔的冰箱,温州的打火机,浙江的制衣等等一系列外国人喜欢的中国制品。节目中不断出现以美元为单位的数字:温州打火机去
年销往欧洲出口创汇800多万美元;美国家庭因为购买中国造的服装,每年可以节省30多亿美金……
……
随着CFL的步伐,走入华尔街,走入硅谷;我们发现,这颗星球上头号经济强国的经济和科技中心,并没有大家所熟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NIKE在海外臭名昭著的血汗工厂;取而代之的是世界500强的全球总部,是推动世界科技步伐前进的高科技公司。
美国硅谷的自然环境,人口数量;和中国某些城市相比,都要逊色很多。是什么,让蓝色巨人IBM可以向全世界自豪地说:
“无论是一大步,还是一小步,IBM始终领导着人类前进的脚步”。
走在阳光普照的硅谷,穿过GOOGLE,Intel的总部,突然发现,这些公司的建筑物和国内很多大公司的总部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他们的员工,也没有2个脑袋。
但是,是什么让GOOGLE的股票价值超过每股600多美元?是什么让每个地球人都以用Intel的处理器而感到自豪?是什么让CISCO每年的销售额超过800亿美金?
反思CCTV-2“Made in China”节目,和播音员以十分自豪的语气读出的那些苍白的数字相比,我们需要面对什么?我们需要学习什么?
在硅谷,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创新,品牌,全球化,以人为本。
芬兰,一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北欧小国,拥有诺基亚这样的全球领先的移动电话制造商,它占有着世界35%的手机市场份额,年销售额超过
250亿美元。与之相比,中国的手机制造商们,他们的年销售额是多少?又有多少人,愿意购买“Made in China”的手机呢?
星巴克,从美国西雅图起家的一个小咖啡厅,现在已经成为全球众多小资阶级所向往的休闲场所。中国的茶道,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可国外又有几家中国品牌茶店?取而代之的却是国外立顿红茶,雀巢冰红茶……
BOSS的衬衫,无论如何比不上中国某些品牌的衬衫,为什么就能卖到上千元一件?而别人购买“Made in China”的服装,为什么就能每年节省30多亿美金?
……
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中国人,特别是每天都在努力奋斗的中国人所需要学习的。别人的意识,别人的创新,别人的以人为本,别人的管理,别人的全球化,别人的科技;都是我们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学习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在海外蚕食NOKIA,思科的市场,开始让这些海外巨头向中国转移研发中心,开始为中国创造比服装业更多的税收……
通过CFL,大家可以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接触到这个由科技和世界贸易支撑的社会;大家可以很早就看到世界五百强公司的运作模式;很早就可以先于别人领悟,未来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Made in China”?
China”字样的中国制品。如果要吃中国餐,全球铺天盖地的都是中国餐馆;如果要买衣服,你会发现很多都是中国制造。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商店,德国法兰
克福的商场,阿联酋迪拜机场,以及美国迪斯尼;只要是玩具、衣服,几乎清一色都是“Made in China”。
国外人吃我们的,穿我们的,那为什么和欧美人比,中国人的人均收入还是那么低呢?他们制造的,是什么产品?他们销售的,是什么食物?
7月26日清晨,阳光刚刚流淌到上海浦东机场,CFL的兄弟姐妹们已经在check in的柜台前整装待发,带着十足的兴奋和好奇,一起踏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
在此之前,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去过一些国外的城市。在第一次出国之前,除了美国,其他大部分国家我都不太了解。一直猜测应该和中国很不一
样,有着自己的文化和经济。也许大家都过着为了争夺资源而努力奋斗的生活;也许过着享受大自然所赐予一切的悠然自得的生活。他们穿什么?他们吃什么?他们
用的又是什么?
抱着这些问号,我开始了我的全球旅行。无论是在发展中的亚洲;盛产石油的中东;富裕丰饶的欧洲;还是自谕世界第一的美国;在世界各地,你
都能发现 “Made in China”的商品。2007年8月22日,CCTV-2经济频道还曾以“Made in
China”为主题,高调赞扬了海尔的冰箱,温州的打火机,浙江的制衣等等一系列外国人喜欢的中国制品。节目中不断出现以美元为单位的数字:温州打火机去
年销往欧洲出口创汇800多万美元;美国家庭因为购买中国造的服装,每年可以节省30多亿美金……
……
随着CFL的步伐,走入华尔街,走入硅谷;我们发现,这颗星球上头号经济强国的经济和科技中心,并没有大家所熟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NIKE在海外臭名昭著的血汗工厂;取而代之的是世界500强的全球总部,是推动世界科技步伐前进的高科技公司。
美国硅谷的自然环境,人口数量;和中国某些城市相比,都要逊色很多。是什么,让蓝色巨人IBM可以向全世界自豪地说:
“无论是一大步,还是一小步,IBM始终领导着人类前进的脚步”。
走在阳光普照的硅谷,穿过GOOGLE,Intel的总部,突然发现,这些公司的建筑物和国内很多大公司的总部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他们的员工,也没有2个脑袋。
但是,是什么让GOOGLE的股票价值超过每股600多美元?是什么让每个地球人都以用Intel的处理器而感到自豪?是什么让CISCO每年的销售额超过800亿美金?
反思CCTV-2“Made in China”节目,和播音员以十分自豪的语气读出的那些苍白的数字相比,我们需要面对什么?我们需要学习什么?
在硅谷,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创新,品牌,全球化,以人为本。
芬兰,一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北欧小国,拥有诺基亚这样的全球领先的移动电话制造商,它占有着世界35%的手机市场份额,年销售额超过
250亿美元。与之相比,中国的手机制造商们,他们的年销售额是多少?又有多少人,愿意购买“Made in China”的手机呢?
星巴克,从美国西雅图起家的一个小咖啡厅,现在已经成为全球众多小资阶级所向往的休闲场所。中国的茶道,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可国外又有几家中国品牌茶店?取而代之的却是国外立顿红茶,雀巢冰红茶……
BOSS的衬衫,无论如何比不上中国某些品牌的衬衫,为什么就能卖到上千元一件?而别人购买“Made in China”的服装,为什么就能每年节省30多亿美金?
……
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中国人,特别是每天都在努力奋斗的中国人所需要学习的。别人的意识,别人的创新,别人的以人为本,别人的管理,别人的全球化,别人的科技;都是我们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学习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在海外蚕食NOKIA,思科的市场,开始让这些海外巨头向中国转移研发中心,开始为中国创造比服装业更多的税收……
通过CFL,大家可以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接触到这个由科技和世界贸易支撑的社会;大家可以很早就看到世界五百强公司的运作模式;很早就可以先于别人领悟,未来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Made in China”?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09/7/3 14: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