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教育发展的又一瓶颈

楼主

珠海小西 [离线]

0☆☆☆☆☆

发帖数:323 积分201
1楼
职称——教育发展的又一瓶颈 



从1987年开始设立教师职称,到今天已经22年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教师的职称,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同工不同酬,造成老师之间的不平等。任同一学科的课,同样的工作量,由于职称的不同,工资相差几百块,人为地造成老师之间的不平等。我区中学,中学二级教师与中学一级教师的工资差额是180圆左右,与中学高级教师的工资差额是550圆左右,承担同样的工作,工资差距这么大,心里会平衡么?许多学校,中学二级教师的工作量要大于中学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的工作量,工资却少几百块,对工作的投入度会强么,对工作的热忱度会高么?

同职不同酬,加剧了老师之间的矛盾。国家执行评聘分开制度,目的是促进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实际上老师之间的矛盾冲突越发激烈。由于职称岗位数量的限制,许多老师评上了职称,不能聘用,就无法兑现工资,同是中高职称,同工同职,工资相差300圆左右,工作时心里会不起涟漪么?说是评聘分开,被聘上的老师,只要不犯罪,全中国能找到被解聘的么?“财水连心”,职称与工资挂钩,评定职称时老师使出浑身解数,评上了职称,谁不想被聘上呢?为了能聘用,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一个学校,同时评上三个高级职称,只有两个岗位,没有聘上的老师,经常在校长室大吵大闹,弄得校长很是狼狈。有一个学校,同时评上四个高级职称,只有两个岗位,四位老师由语言冲突到肢体冲突。本是融洽和睦的同事,因职称的聘用闹的形同路人,这是谁的悲哀?许多老师,评上了职称,到退休也无法聘任,这正常么?

岗位数量的限制,形成了反差现象。许多老师,恪尽职守,业务精练,焚膏继晷的忙于教学,辛苦辗转的进行家访,一丝不苟的指导年轻教师,无暇进修,无暇写论文,等到自己培养的年轻老师能挑大梁的时候,职称的岗位已经被比自己小十多岁的老师站满了。“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默默的奉献了几十年,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自己的工资竟比学生的少几百块,欲哭无泪呀。

岗位数量的限制,阻止了老师的流动。流动才有活力,流动才能不断的补充新鲜血液。职称的岗位数量是按学校教师的数量比例设定的,只要调动工作,在原单位的职称聘任全部作废,搞的老师只能在一个单位死守一辈子,无形中助长了校长的权威,造成了校长的“神圣”,一个中学校长经常在例会上说:我说过的话从来不改,你不愿听可以调走。一个老师,因父母年事已高又身体多病,申请调到离家近的学校工作,由于消息不灵通,在原单位已被聘为中学高级,到新单位只被聘为中学二级,工资一个月一下子少500圆,这位老师很快全县闻名。内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


不取消职称评定,不改革评聘分开的做法,中国的教育用不了多久,就要走进死胡同。

系统分类: 教育  个人分类: 默认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10/3/3 22:01:36

文文 [离线]

0☆☆☆☆☆

发帖数:185 积分192
2楼
有道理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10/3/3 22:01:38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