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刃非老师
浏览量:293 回帖数:7
1楼
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些天夜读《论语》,总是不自觉地想起那些影响过我的老师,大学期间我佩服的老师极少极少,但孔刃非老师绝对算一个,因此翻出旧作一篇,以示怀念:
我眼中的孔刃非老师
他一站上讲台就开始夸夸其谈,不管是在几十人的小教室还是几百人的大教室,我都从没见他使用过话筒,但也奇怪,哪怕是坐在教室的最后排,他的声音依然响亮清晰,如同曼妙的音乐从天际传来,在耳边萦绕不绝。
他只要一开口,就会大批特批目前的大学教育,然后对当今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潮表示深恶痛绝,接着他就会不遗余力地向我们推销起中国的传统文化。我知道,他已经把儒家思想当作是自己的一种信仰,而他对传统文化的熟悉程度也让我等学生愤怒而绝望,在他面前,我觉得自己无知的如同白痴。
他一定有过很多的故事和不平凡的经历,但我不敢向他打听,只能从他讲课的言语和他教过的学生中零星了解一些。在很多学生甚至是老师的眼中,他都是一个偏激孤傲的人,但我相信:他的偏激与孤傲来源于世人对我们传统文化式微现象的无动于衷,来源于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对大学教育功能丧失的麻木不仁,正如艾青在一首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正是他的这种态度,培养起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是受他的影响,我才能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校园环境中保持着平静,看了一点自己喜欢看的书;更是因为他,决定了我对英语学习不屑一顾的态度。尽管我看的那些书在旁人看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又是多么的没有价值,尽管那些英语好的家伙会因为我过不了四级而拿不到学位证对我冷嘲热讽,尽管那些泡网泡吧泡女人的家伙对我那种清教徒的生活感到不可思议,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在大学期间所迷恋的那些东西,必将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而在学习中所培养起来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当今社会众多大学生们所缺失的。
从大一到大三,我去上了他所开设的每一次公选课,但每到学期结束我都不交作业,因为我并不需要那几个学分。我选他的课是不带功利性目的的,仅仅是源于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兴趣,以及对他的那么一点小小的崇拜。有时我会想,如果早几年遇上他或者说是像他这样的老师,我的人生轨迹是否会有更大的改变呢?退一步讲,哪怕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多上一些他的课,或许我的文学修养也会有更大提高。对于那些还有机会上他的课的学生,我除了羡慕还是羡慕,现在我已经是大四的学生,马上就要离开这个学校走向社会了,我知道,除了他,以后再也没有人会跟我讲汉字文化学讲四大名著了。
不管怎样,我对他只有感激和敬佩,这是种最传统最纯粹的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和敬佩,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教过我这样一个学生,也不会在乎我对他的任何态度。我也曾想,如果以后再见到他,甚至说有机会与他相识,我都可能会选择躲避、放弃,因为我怕自己那点浅显的的文学水平只会被他邈视,但我会一直记得有他这样一位老师,以及那段毫无功利沉迷于文学的岁月。
我眼中的孔刃非老师
他一站上讲台就开始夸夸其谈,不管是在几十人的小教室还是几百人的大教室,我都从没见他使用过话筒,但也奇怪,哪怕是坐在教室的最后排,他的声音依然响亮清晰,如同曼妙的音乐从天际传来,在耳边萦绕不绝。
他只要一开口,就会大批特批目前的大学教育,然后对当今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潮表示深恶痛绝,接着他就会不遗余力地向我们推销起中国的传统文化。我知道,他已经把儒家思想当作是自己的一种信仰,而他对传统文化的熟悉程度也让我等学生愤怒而绝望,在他面前,我觉得自己无知的如同白痴。
他一定有过很多的故事和不平凡的经历,但我不敢向他打听,只能从他讲课的言语和他教过的学生中零星了解一些。在很多学生甚至是老师的眼中,他都是一个偏激孤傲的人,但我相信:他的偏激与孤傲来源于世人对我们传统文化式微现象的无动于衷,来源于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对大学教育功能丧失的麻木不仁,正如艾青在一首诗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正是他的这种态度,培养起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是受他的影响,我才能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校园环境中保持着平静,看了一点自己喜欢看的书;更是因为他,决定了我对英语学习不屑一顾的态度。尽管我看的那些书在旁人看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又是多么的没有价值,尽管那些英语好的家伙会因为我过不了四级而拿不到学位证对我冷嘲热讽,尽管那些泡网泡吧泡女人的家伙对我那种清教徒的生活感到不可思议,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在大学期间所迷恋的那些东西,必将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而在学习中所培养起来的怀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当今社会众多大学生们所缺失的。
从大一到大三,我去上了他所开设的每一次公选课,但每到学期结束我都不交作业,因为我并不需要那几个学分。我选他的课是不带功利性目的的,仅仅是源于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兴趣,以及对他的那么一点小小的崇拜。有时我会想,如果早几年遇上他或者说是像他这样的老师,我的人生轨迹是否会有更大的改变呢?退一步讲,哪怕我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多上一些他的课,或许我的文学修养也会有更大提高。对于那些还有机会上他的课的学生,我除了羡慕还是羡慕,现在我已经是大四的学生,马上就要离开这个学校走向社会了,我知道,除了他,以后再也没有人会跟我讲汉字文化学讲四大名著了。
不管怎样,我对他只有感激和敬佩,这是种最传统最纯粹的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和敬佩,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教过我这样一个学生,也不会在乎我对他的任何态度。我也曾想,如果以后再见到他,甚至说有机会与他相识,我都可能会选择躲避、放弃,因为我怕自己那点浅显的的文学水平只会被他邈视,但我会一直记得有他这样一位老师,以及那段毫无功利沉迷于文学的岁月。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10/3/4 0:22:53
2楼
我不认可你的观点。不错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这是不可置疑的,但并不意味着外国文化就不行。中国有《诗经》,外国有《荷马史诗》;中国有李白、杜甫,外国有莎士比亚。中国在文化上还能跟西方拼一拼,但在经济上、科技上那就大大地不行了。难道以前的吃苦头还嫌少吗?不想吃苦头,就得学习人家,才有反超的机会。学习外国就得从语言开始,尤其是英语,毕竟财富掌握在他们手中,不学都不行啊。有人害怕中华民族会被外国文化同化,整天唠叨着传统文化,这是一种相当可笑的想法,是对中华民族的无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四海的民族,只要是对本民族有利的东西,就会拿为己用;外国文化有着我们缺乏的营养成分,我们把它那为己用,给中华民族注入新鲜的血液,何乐而不为。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10/3/4 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