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月
浏览量:423 回帖数:0
1楼
    月是一首诗,多少人千古不倦的读着她;月是一首歌,每一个人都成为她的一个音符,向一个需要宁静的地方飘飞,共鸣了那一根根本已平静的感情之弦;月是一个故事,读不尽说不完。让我们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感动与浩渺苍凉与无奈。    小时候读月,月是一首童话般的诗,永远流淌在母亲那如水的故事里。 夏日的夜晚,依偎在母亲的怀里,读着那轮满怀清辉的明月,不需要文字,也读懂了月里的嫦娥、桂树、玉兔还有那个用斧头砍桂树的吴刚,好讨厌。直到后来读了毛泽东的“问询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杏花酒。”才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接下来又听到了天狗吃月亮的故事,看到月亮被天狗一口口的吃掉,我好伤心,好难过。真的担心不会再看着那轮圆月听妈妈讲关于月亮的故事。这就是童年,连“月有阴晴圆缺”都读不懂的童年,又怎能理解“人有悲欢离合”的深遂的道理。    以后读月,是从地理书上知道的: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大约三十天一个周期之类的知识。也许是科学太过严肃冷俊,就象神话太过虚幻缥缈一样,没有感动我的心灵。因此,现在读月更爱读她的善解人意,浪漫凄清的情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与人相通共感,这难道不是茫茫宇宙最浪漫的情缘吗?据报载:有体的生理周期与月的望朔不谋而合。我想:人与月是否起源于同一祖先,要不为什么会那么相知又相恋、同喜又同悲。    月永远是可期盼、可信赖、可倾诉的朋友。她是诗人所企盼的美 人。屈原望月、李白邀月、东坡向月,月当然有知。与古往今来的诗人面对的月亮,此时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仙子,容纳了诗人所有郁闷。于是有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此时,一盅酒,一轮月便是全部的风景。诗人酩酊,月也微醺,诗人与月便相互搀扶着,柔柔的走向晓风残月的杨柳岸。伤情处,凄清如许。    我脉脉的望着高高在上的她。一张脸,一双眼,满脸的笑容,满眼的柔光,脉脉的与我对视。碧海青天中只有我和她。我想她的心中一定珍藏着祖先太多的故事,要不她为什么那样心事重重、凄情楚楚,令人视而暗然神伤。   读月,读盈月如盘残月如钩,读那一个深似一个的故事,读那既简单又浩如烟海繁的人生。举头望明月,把酒问青天,面对浩月的朗朗清辉,人世的恩恩怨怨显得那么苍白。月在茫茫太空泰然,我们在芸芸尘世中磨性,月无怨,我们何怨之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人类遥远的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旅人切切的赤子情怀,只有她才能深刻的感受得到。月是思念澎湃的起点和温柔的归宿。永远也读不尽。窗前一轮月,人间百卷书,读月无尽,人生无尽,思念亦无尽........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07/11/19 11: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