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姐姐对我说
浏览量:702 回帖数:1
1楼
转帖回忆七十年代,每个时代都有鲜明的特征,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迁,时间的消逝和成长带给我们的印记,难以抹去!常常感叹世界变化之快,快地猝不及防,仿佛一眨眼,世界就变的陌生。集烟盒   收集大人们留下的香烟纸壳,有直装,有横装,有短装(没过滤嘴),有长装(过滤嘴),五花八门,有“51”“大前门”“上游”“牡丹”“宁波”“大重九”“中华”等等,价钱越高越珍贵,每个男孩都收集烟纸,以手上有多少昂贵的烟纸为自豪!抓鱼   在稻田旁边的灌水渠用泥土垒成两道泥坝将其隔开,然后使劲地把中间的水刨尽排干,灌水渠里的鱼和虾自然成了劳动的报酬,运气好还能抓上几只肥肥河蟹,爽啊!学习小组   每当下午放学回家,就会三五成群的带上几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学习房间的墙上会挂上毛泽东和华国锋的像,还有一幅必不可少的对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弹弓     几根橡皮筋、一块包子弹的牛皮和一个Y形的树枝制成的弹弓成了小时候手中的武器,打得满天的麻雀满地找牙。火药枪     自行车的链条和一条拧成枪状的粗铁丝,有扳机、有准星,拥有了一只半自动的火柴手枪:火柴棍就是子弹。一扣扳机,“嘭”的一声,射出去的火柴摩擦受热被点燃,拖着一条长长的抛物线落到五米开外,象真的一样。铁环     钢丝焊成一个圈,另外制作一个带轱辘铁棒,把有轱辘的一头套在铁圈上,推动铁圈前进。谁的铁圈跑得远,谁的推进动作更顺畅,谁强!炒米棍     学校门口的小摊上一包包诱人爆米花(大米爆的),其中还有铁片制的小玩具,还有五颜六色的炒米棍,一根根从拖拉机般的机器里面吐出来,很是脆香,可口。麦芽糖     用当时废牙膏壳、啤酒瓶、汽水瓶、废铜烂铁等和挑扁担的货郎换麦芽糖,一种是白色的小块,黏的,外面裹着米粉;另一种是金黄色的条状,脆的,切面上有很多孔。麦芽糖真是甜啊!冰条    小贩们怀揣着小木箱,用小木条敲打着小木箱的一面,吆喝着,卖冰条哦!雪糕7分,绿豆5分,红豆5分,冰棒3分。偶尔买一根5分的绿豆冰条真实幸福的美食。吃完了还可以把“棍”攒起来,够100根的时候可以换到一个5分的。电影    首部武打片《少林寺》足足看了十次,每一次都有不厌其烦的看,还有张瑜的《庐山恋》,刘晓庆的《神秘的大佛》,过瘾哦!粮票、布票、肉票     计划经济的产物,没有这些票票,有钱你也买不到咚咚。粮票分全国的和地方的两种,全国的就是通用的,地方的只限于当地,不过到了后来就开始贬值了,再后来就作废了。军帽、军包和毛主席像章    上学的时候戴上绿色的军帽,背着绿色的军包,左胸膛上别着毛主席像章,神气,继承和发扬中国红军的光荣传统,牛兮牛!连环画    又叫小人书,一分钱可以看上一个上午,“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花上两分钱啊,每天都看的天昏地暗,有钱人还可以买上几本做为客人来了招待。的确良和的卡   当年这东东要比棉布的值钱,现在反过来了,棉布的反而成了时尚。拥有了一个的确良白色衬衣和一个兰色的卡裤子。穿上以后帅呆了,酷逼了。长头发和喇叭裤长发是70年代男人挥之不去的情结,无论是直还是卷,都是奔放和不羁的象征。长发、喇叭裤、吉他,这就是70年代的年轻人文化。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07/12/2 20:38:57